海南今古阁收藏网

地址:海口市华发大厦4楼412
电话:18907568193 13976000112
客户服务热线:0898-68589253
传真:0898-68589253
邮箱:fansen@126.com
您的位置:首页>>藏品知识>>高古瓷收藏知识

高古瓷收藏知识

仿品有五大死穴,抓住这些死穴,赝品无处可逃!

发布日期:2018-05-25阅读次数:( 42 )次字号:

 

仿品有五大死穴,抓住这些死穴,赝品无处可逃!

域鉴 2018-04-22 11:33:03

仿品有五大死穴,抓住这些死穴,赝品无处可逃!

很多专家和民间打假人士,常把仿品吹得神乎其神,暴露的不仅是他们的无知与无能,还有别有用心。

仿品为什么始终不能与真品划等号?回答是:仿品就是仿品,它有几大死穴,永远无法突破。

第一大死穴:工艺。

每个时代的工艺水平与决取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一旦科技进步了,人们再也不可能回到科技落后的那个时代,比如,现在你的餐具,不可能是陶器,也不可能是制作精良的官窑器;

又比如电灯电视,如今,你还能回到过去的油灯时代吗?晚上你还会从大老远赶到某个乡村去看场电影或看场戏吗?

制瓷工艺也是如此。众所周知,在古代,一件瓷器的烧造完成,要经历72道繁复的工序,而一每道工序是如何完成的,都与特定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工艺相关。

比如图1、图2、图3的工序,请问在现代粉碎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还会用那种原始的粉碎技术吗?还会象过去那样制作瓷泥吗?

仿品有五大死穴,抓住这些死穴,赝品无处可逃!

图1

仿品有五大死穴,抓住这些死穴,赝品无处可逃!

图2

仿品有五大死穴,抓住这些死穴,赝品无处可逃!

图3

还有拉坯工艺,请看图4,再对比图5,我们可知,在电气时代高度发达的今天,仿古者还可能再使用过去做坯、利坯那种原始琢车吗?

仿品有五大死穴,抓住这些死穴,赝品无处可逃!

图4

仿品有五大死穴,抓住这些死穴,赝品无处可逃!

图5

结论:

仿古者可能在制瓷的某些工序上仍然使用传统工艺,比如柴窑烧制等,但不可能在所有工序上完全使用古人的制瓷工艺,因为时代进步了,现代制瓷的科技含量高了,有的经过努力,我们可以回复原来的制瓷工艺,但不可能完全回复到从前!

第二大死穴:原料。

古人制瓷,都是根据当时能够获得的原料用于瓷器制造,不会刻意花巨资、费大力地获取。比如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南宋以前,制瓷只用经风化了的石质土,史称“一元配方”。后来,地表经风化的石质土采掘殆尽,而地下开采的石质土性软,在高温下成不了瓷,于是,人们发现并应用高岭土掺和石质土方可成瓷,史称“二元配方”,这种“二元配方”一直沿用至今。

最早发现并使用的瓷土是产自浮梁瑶里麻仓村,时称“麻仓土”,麻仓土资源枯竭之后,又在东埠高岭村发现了高岭土。再比如元代青花和明永宣时期的苏麻历青,也是特定历史时期使用的一种青花钴料。麻仓土和苏麻历青都是那个特定时期特殊的制瓷原料,那些原料一旦枯竭,后世使无法寻找,由于没有当时的那些制瓷原料,仿制品与真品相对比,差异无疑是非常大的。

再比如说汝瓷。我们知道,解放后我国官方和民间在汝瓷仿制上下了大功夫,一些大仿家为了研制釉的配方,数万次试验,但现实情况如何?请看图6,我们不能看出,光釉色这一关就根本过不了,为何如此?其实古人当时发明这种釉也并未费多大功夫,只是根据当时可以取得的原料,结合制瓷的经验偶得而已,请问:现在还有那些原料吗?现在的仿造者还有那样的制瓷经验吗?现代人何以知道古人在汝瓷制作上,釉到底是按什么比较配比的?

仿品有五大死穴,抓住这些死穴,赝品无处可逃!

图6仿古汝瓷

结论:

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不同的窑口,用于制瓷的原料都是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取得,原料取得之后,胎釉的配方配比也是根据当时制瓷条件决定的,而后世想要获得当时的制瓷原料,几乎不可能,对釉的配方的破解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仿品在制瓷原料上也是一大死结。

三大死穴:时代感。

每一件古瓷,都是时代的产物,它的身上,从各个方面都能找到它的时代全息码。比如宋瓷,它为什么这样造型,为什么会是这种釉色,为什么会有这些品种,我们都可以从宋代的时代背景中找到答案。宋瓷体现了宋代文人极高的审美追求,而这种时代的全息码,是古瓷当时当地的各种文化元素同时凝聚在一件瓷器之上,之后呈现出的一种代表时代、代表历史的整体特征和感觉,这就是它的时代感。不同时代的瓷器,因为历史条件不同,原料产地不同,审美追求不同,制瓷要求不同,人文环境不同,瓷器身上所凝聚的全息码也不同,而每个时代、每个窑品瓷器的时代感,是后世无论如何也无法仿制的。

结论:

仿品只能依葫芦画瓢,进行简单机械的模仿,为什么画虎画皮画毛难画骨,原因就是今天的无法解读古瓷身上所凝聚的时代全息码。

仿品有五大死穴,抓住这些死穴,赝品无处可逃!

图7仿制中的“元代”佛像,尽管也算精工细作了,但熟悉真品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现代感

第四大死穴:岁月

岁月是一把无形的雕刻刀,它能在所有物质上留下它的痕迹,而岁月留痕,谁也逃避不了,谁也仿不了。

如今,我们看到的任何一件古瓷,都曾经历各种岁月沧桑,经过不同岁月沧桑的古瓷,身上的岁月留痕都不一样。而元代以前的古瓷,几乎100%都是出土的,无论它是墓出还是窖藏,无论它是出自南方还是出自北方,无论它是出自大海还是出自江河,它的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埋藏地下千年的各种痕迹。

结论:

古瓷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岁月洗礼之后,在上面会呈现各种各样的岁月痕迹, 这些岁月痕迹,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绝非现代仿品酸洗、水煮、土埋、致污、打磨等做旧能达到的。

第五大死穴:缺陷。

古瓷在制作过程中,由于传统工艺上的某些制约,在瓷器上也留下各种各样的缺陷,比如形制上略有走形、釉面不平并有少许棕眼、烧制过程中落灰后形成的色斑、受热不均出现的色差,如此等等,总之,缺陷鉴定法也是古瓷鉴定的一个重要方法,因为现代的制瓷工艺进步了,传统制瓷无法克服的工艺缺陷,现如今不但完全克服了,但同时再也找不到过去制瓷的那些缺陷了。

结论:

古瓷的缺陷,本是古人在制瓷中想努力解决的,但由于受当时的制瓷工艺的制约而无法解决,由此看来,缺陷本是古人无法突破的死穴,而今,这些缺陷反而成了现代仿品无法突破的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