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今古阁收藏网

地址:海口市华发大厦4楼412
电话:18907568193 13976000112
客户服务热线:0898-68589253
传真:0898-68589253
邮箱:fansen@126.com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艺术品市场动态

艺术品市场动态

雷从云,解决民间收藏出路问题的再思考

发布日期:2021-12-22阅读次数:( 35 )次字号:

 

雷从云,解决民间收藏出路问题的再思考

雷从云 孙毅有约 2021-12-21 23:17

(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有许多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制定了《加强“十四五”时期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最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一些地方已纷纷制定“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出现了相关的“基金”、“银行”等等新举措,文博事业、文化产业开始呈现出一派生机。
    特别是《意见》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筑牢文物安全底线。《规划》也指出:文物事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文物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民间收藏等重点领域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有鉴于此,本人作为一个年届耄耋的老文物工作者,深感鼓舞并坚决拥护。我认为,这些《意见》和《规划》不只是对国有文物、国家文博事业单位讲的,也是解决“民间收藏”和“社会文物”问题应当遵循的基本方略。
    迷人的古代文物艺术品,是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殷实财富。它不仅是在为“实证中华文明史和文化研究方面”有重要作用,从而在“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做出贡献,并且,海量的民藏文物艺术品具有极大规模的经济价值,一旦将这种资源纳入资本市场,必将在金融领域大显神威,甚或可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经济支撑。

(二)民间收藏的情况与问题

    《意见》里,“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会舍弃民间收藏的社会文物这个重要部分的,而让社会文物也活起来,只是个时间问题、条件问题。《规划》将“民间收藏”纳入“重点领域”,并且是“改革任务依然艰巨”。那么,其前提是必须要清楚地了解“民间收藏”的状况和它所面对的形势与问题,我以为主要是:
    1,有几千万人的收藏队伍(早在2005年即有“收藏大军”七千万、八千万、一个亿之说),尽管许多人只是收藏爱好者,但近40年来确已造就了一个厐大的、难以数计的收藏队伍,涌现出了一大批藏品丰富、研究成果斐然的民间收藏家。
    2,民间收藏品数量极大(总量多于公家收藏)、品类极盛(有许多新品类)、等级极高(有大量珍贵品和国宝级文物艺术品)。国家文物局2005年公布了一组数据,说全国被盗古墓达20万座。学者吴树在他的《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里说,根据民间收藏以及调查数据推断,近30多年来全国被盗、基建私分的古墓高达200万座,上亿件文物流失。
    3,民间收藏品的法律地位问题未解决。真实情况是民间收藏品中的绝大部份,来自于“地下文物”、“窖藏”、“秘藏”,而空前浩大的动土工程发现的文物艺术品,瞒报和私分现象普遍存在。《文物法》起草人之一、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曾坦言:“民间积累下的文物私生子实在太多了,其中也有很多国宝。”因为法律地位关系,民间收藏始终“上不了台面”,走私、黒市交易、倒买倒卖,一直存在。
    4,民间收藏品的市场问题未解决。全国虽有成百成千个“古玩城”、“旧货市场”、“地摊”,但不仅不规范,管理、监管混乱,而且实际是地上地下、明里暗里多重市场,明面上卖假 ,暗地里卖真。不流通便流失,这就是残酷的事实,国家不仅未保住许多文物艺术珍品,连起码的税收也未得到。
    5,民间收藏品真赝未辨。假作真、真当假,没有规范的检测和鉴定机构及标准,国际不信国内,社会民众不信收藏界,买家不信卖家,业界不信“专家”、甚至“专家”也不信“专家”,从而造成“汶川捐赠”、“北师大捐赠”、“浙师大捐赠”、“金缕玉衣”、“汉代玉凳”、“冀宝斋博物馆”、“重庆大学博物馆”等等一系列“亲者痛、仇者快”的反常事件层出不穷,其结果是助长了盗墓贼、文物贩子、海外文物商的犯罪活动。真赝问题成了文物大量流失和市场混乱的主要推手和根源。
    6,民间收藏品保存堪忧,一方面由于条件限制,许多收藏者的藏品如同杂物一样堆放,保护、整理、研究根本无从着手;另一方面因为模糊的法律界限、鉴定标准无法明朗化、文博专家的某些利益关系和暧昧态度,使在民间的文物艺术品始终无法“正名“和“翻身”,反而倒逼了文物艺术品横遭损坏和走私犯罪猖獗。
    7,民间收藏品在国家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地位未得到足够认同。在“违法”和“假的”两大名义的掩盖下,主管部门、文物收藏单位、学术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媒体宣传等几乎不涉及,或不愿、不敢涉足民间收藏。特别在很长时间里,出现了“民藏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假的”,甚至“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的”叫嚷,而媒体也是一边倒的舆论。博物院、馆基本不敢在民藏中征集馆藏品,甚至拒绝接受民藏捐赠品。
    8,社会文物流失严重。三四十年来,或走私,或以“工艺品”、“仿品”出关、流失海外的文物艺术品,难以数计,并且情况仍在继续。

(三)对于“民间收藏”出路的意见和建议

    近20年来,本人一直认为民间收藏古文物艺术品是一个很大的事情,是一笔无比巨大的财富,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给予明确的出路。从2006年至2020年,本人多次在“论坛”、“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上发声,或以口头汇报、文章、书信等方式,比较详细地谈过我本人所了解的民间收藏古文物艺术品的状况、问题,并直接提出了我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下,再重新简单地梳理成如下几点:
    第一,要解决对民间收藏认识问题和态度问题,特别是要下大力气处理好“民藏”涉及到的利益利害问题。我想,国家是真心希望能盘活民间收藏的,因为国家考虑的是大局,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这其中首先要解决好主管机关、相关部门在对待民间收藏问题上存在的问题。
    第二,对“民藏”问题要进行顶层设计。这些年来一再证明,靠下面、靠主管部门、靠民藏自身,甚或“轻手轻脚”是解不了民藏问题的,必须做为一个“综合工程”来研究,必须进行顶层设计,甚至于有些事情是要“重拳出击”才能解决的。因为看起来不过是个“民间收藏”,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大、解决起来很难。
    第三,把民间收藏古文物艺术品当作一笔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来做。文物艺术品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它带来了巨大精神启迪与财富,它的巨大的精神价值是唯一的和永存的。它可作为文化自信的直接见证,作为宣传教育人民的活教材,作为传承创新的依据,并且也早已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可以持续的重要内容。我建议:
    1、把已经有的“支持兴办民办博物馆”条文落到实处,并建议每一所高等学校都要有自己的博物馆,成为学校精神家园的又一个圣地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场所;甚至有条件的中等学校,也可以办以文物艺术品为主要内容的“资料学习室”。主要办法是,鼓励、支持民间收藏家直接介入此项事业。
    2、用民间收藏品,在“一带一路”国家办中国文物艺术品博物馆,或展览馆、陈列馆,鼓励和支持民间收藏家用自己的藏品参与这项事业。
    3、用民间收藏品参与我国在国外的“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建设。直接用我们祖宗留下的的文化遗产提升文明古国的影响力。文物艺术品是无声地“讲中国故事”的教材,是没有政治的政治,它将大大丰富“中心”和“学院”的内涵,大大增加“中心”和“学院”的亲和力和影响力。这项事业很重要,与在“一带一路”上办馆一样,只要责、权、利清楚,可以肯定,几乎不需国家花钱的情况下,大多数民藏人士都会愿意积极参与的。

    4、支持和协助组织民间收藏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据我所知,已有不止一家几家拟邀请中国民间人士的藏品去他国展览的。这同样需要有关部门做出总体规划、具体安排,而同样这又是民藏界所希望看到的。

    第四,把民间收藏古文物艺术品当作一笔无比巨大的物质财富来做。当中国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拍卖成交2.3亿元人民币、等值2吨多黄金时,当一个明成化“鸡缸杯”的价格可以和一座大楼、一架飞机相等值时,一件口径13厘米的天青釉汝窑洗,其成交价更是高达2.942875亿港币时,世界哗然了。可是这样的大罐和小杯、小洗,在民藏中不是个別哦!我们不能总是让它们“藏在深闺无人识”,甚至成为事实上的“文化死物”。精美绝伦的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也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资产、财富,它不仅被全世界所认同、所景仰,而且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经过长时间地研究认为,中国民间收藏的古代文物艺术品,其经济价值当在几百万亿人民币以上,这无疑是建立强大的人民币信用体系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为此,我建议:
    1、“民藏”珍品,应成为“国库”的重要库存品之一。由国家和文物大省大市建设“国家文物库”,并成为国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艺术品有了价值,就有了金融品性、金融功能,就是新的金融衍生品。当文物艺术品有了良性循环的资本模式时,文物艺术品库就会成为黄金以外的另一强大的中国金库。
    2、国家和地方文博单位,应当把“民藏”珍品作为馆藏文物的重要征集对象。国家可出重资支持国有文博单位从民藏中征集珍品,丰富和提升国有馆藏文物的质量和水平,使其真正成为我们这个文物大国、强国的“金色名片”,而不是花大价钱从国外去买普通品。
    3、设立国家和(文物大省市)地方艺术品专业银行,组建适量的信托机构、典当业务部门,以适应文物文化产业的需要。让民间收藏品的价值在流通中得到体现,价格在流通中得以实现。
    4、允许“三级“以下文物艺术品可以市场流通,不只是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也如是。它们将成为“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支撑、并发挥“生力军”的作用。不仅能为国家增加财力,更能极大地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像支持国有文博单位一样,支持“民间收藏”进入文化产业的开发。同时,我不主张继续花大钱从国外买回文物,因为是买不起买不完的,让它在世界各个角落无声地宣传中华文化,何乐不为!同时要采取果断、坚决、有效的措施,堵死文物外流通道、刹住文物外流恶潮。

    第五,下大力气攺革不适应“民藏文物”“活起来”的桎梏。民间收藏已活跃了三四十年,也“沉迷”和“混乱”了三四十年。国之重器,被当成赝品摧毁;花巨资从海外买回普品甚至赝品;话语权、鉴定权、评估权被无知者和别有用心的人操弄,或还仍然主要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这些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本人以为,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民间收藏品”涉及到法律、真假、市场等几大问题未解决好。建议:
    1、修改文物法。或者在修改的文物法中,增添“民间收藏文物”(或称“社会文物”,以区别考古出土文物)独立篇章;或者新制定《社会文物保护利用法》,对文物保护利用实行“双轨制”。只有修改好《文物法》,才能保证和助力中央《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的实施。
    2、为“民藏”设立专门管理和研究机构。中华民族的伟大文物艺术品没有民藏文物的参与是极不全面的,但是巨量的“社会收藏取得”的文物艺术品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失去了清晰的制造记录和保存状况,而大量活生生文物艺术品的爆炸性信息,却是直接关系到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和攺写中国文明史甚至世界文明史的大问题,是丰富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的大问题。建议社科院考古所设立“社会文物考古研究室”,专攻“民藏”(民间收藏)社会文物的调查与研究;建议文化部设立“社会文物司”,专门研究管理实施(民间收藏)社会文物的保护利用问题。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文化部有关部门,有责任让单位和干部懂得了解、认识、研究民藏文物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从法律上明确“民间收藏品”所涉及的法律地位问题,让正当收藏的收藏品合法,让合法收藏的人心安。
    4、从“民间收藏”队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二三十年来,在民间收藏队伍中拥现出一批优秀的“社会考古人才”、“鉴定人才”、“研究人才”,还整理研究出版了大量的带有学术性和资料性的成果。国家要制定提倡、鼓励、支持的具体措施。
    5、共建标准体系,设立权威的有公信力的鉴定、检测机构。从传统眼学与科技检测两方面下功夫,并进行合理整合,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是鉴定文物艺术品的唯一正确途径。据我看来,正在作升级换代研发的“文物及考古测年仪”(即原“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可能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最为精准、检测最为快捷的科鉴仪器;其所具备的可对各种材质的文物艺术品,生产、制作的年份予以精准地检测的性能,更填补了世界空白,为中国人在文物艺术品检测鉴定领域争了光、夺得了发言权、决定权。同时,“文物及考古测年仪”还可广泛运用于田野考古以及海关进出口文物艺术品的检测、把关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文物及考古测年仪”给予足够重视。
    6、组建权威的文物艺术品价值评估认证机构。每一件文物艺术作品都是文化、历史、科技、艺术的综合体。文物艺术品价值的认定要有权威性和担保性,一旦确认,终身负责。这需要我们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路子,把中国文物艺术品的话语权、价值评估权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7、整顿和规范古玩交易市场,特别是要整顿规范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把文物艺术品的拍卖公司真正变成一个公开、公平、透明的交易平台,一条投资理财和国家正当税源的途径。
    8、建立国家文物艺术品发展基金,并鼓励民间、企业创建各种类型的艺术品基金。现在已经开始起步了,但规模还比较小,运作还比较混乱。


结尾语

    按照古代文物艺术品的来源区分:无非是国家正规田野考古发掘品和社会民间收藏品两部分。四十年来,梦幻般的“民间收藏”突然涌出海量古代文物艺术品,并现实地存在着。
    对民间收藏的大量的文物艺术品,宜疏不宜堵。真赝不分等乱象,严重损伤民藏的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的公信力,更是阻碍中国文物活起来发挥其国际影响力的拌脚石。
    收藏好、保护好和利用好民藏文物艺术品,是中华民族文化延续和弘扬的最好选择,是展示中华强大的文化魅力、解读中华文化潜在的软实力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物质财富,是金融服务的重要板块。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精神的引领下,各地许多部门、行业组织、以及民间收藏的有识之士,已经闻风而动,这预示着民间收藏的春天即将来临,让我们为国家和民族伟大的文物振兴、文化繁荣欢呼吧!           

图片

 

图片

雷从云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前主任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