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开始实事求是对待民间收藏
《 人民日报 》2018年1月13日在第6 版右下方登了一则400余字的消息报道全国文物局长会议,标题说《我国将加强民间收藏文物保护利用》。
文中说,国家文物局计划着力培育新时代收藏文化,试点探索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完善“一库一警示一目录”机制,建立“中国被盗文物数据库”市场通报和文物案件市场警示机制,出台禁止交易文物指导性目录,优化文物经营主体准入条件,加快形成多层次文物鉴定供给格局,落实执法监管责任,构建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文物市场环境。
会议还讨论了《关于促进民间收藏文物保护利用、规范文物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局长刘玉珠说,要给民间收藏文物保护利用、文物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这是不多见的人民政府讨论民间收藏的新鲜事, 值得点赞。
其它媒体还报道了刘局长的讲话精神, 一是严控国有馆藏文物入市, 二是涉案文物禁止交易, 三是放开其它文物的流通。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列入失窃被盗名录的原国有文物当然政府有权力追回, 列出追讨负面清单, 让大家清楚,国有馆藏文物非法被盗也得让它物归原主。
上述意见如能切实落实, 那套在亿万人民头上的两顶“文革”左倾思维大帽子可以摘掉了, 再也不能抽象地乱说民间收藏行为是“非法收藏”“非法买卖”。也不要再讲到民间收藏要有个前置词, 什么“支持民间合法收藏”, 有这个必要吗?这是有罪推定的遗毒。谁说非法谁举证,否则, 全社会的行为都应该在前面加两个字, 如合法行医、合法执教、合法驾车、合法经商、合法执法等等。罪名法定, 具象对应,这是基本的执政常识。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上述举措是习总书记一系列关于文物保护工作指示落实的初步反映,是亿万人民坚持不懈长期呼吁及与利益集团斗争的伟大胜利,是管理部门顺大势、明大理、通民情、邪不压正、登高望远的言论亮相。还是一句老话“不看广告看疗效”。人民政府不只是一块牌子,人民政府是为人民办实事的。
十余年的跟踪, 几任局长的上上下下, 不免还是有担心, 故笔者再次重申呼吁如下意见,希望为亿万人民送来真正的文博春天。
一, 再次重申呼吁重构科学正确的文博理念,放飞中国文博事业
1, 民间收藏的中华文物与国有文物同等重要, 享有同等地位, 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2, 民间收藏文物数量大大超过国有馆藏 , 大量国宝在民间, 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应转向民间;
3, 广大收藏家及收藏爱好者是中华文物保护的功臣, 用爱心善意收养“弃婴”是爱国行为, 与“弃婴”者性质完全不同, 三者关系不能混淆;
4, 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社会现象, 谁也不是神仙事先会知道,不存在谁要担主责,实事求是找出解决办法才是唯一出路;
5, 民间收藏文物要走多赢之路才能纳入健康发展轨道, 重砌炉灶打破国内外利益集团相互勾结精心设计的挖空中国的世纪阴谋;
6, 体制内14万6千专业人员只有面对现实向人民学习才会取得人民认同, 重塑文博界知识分子形象;
7, 面对新的历史发现不能是“叶公好龙”式思维,勇于自我革命自我否定才能使中国文博事业健康发展;
8, 要开创文博新时代不换脑子就换位子, 人民等不起, 人民耗不起, 拖掉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9, 人民是中华文物的主人, 开放和规范民间收藏文物流通市场是大势所趋, 哪来流失之说;10,高度警惕利益集团再度变幻手法祸害百姓,不希望出现把一部好经让歪和尚念歪, 离间党和政府的文化政策形象与人民群众的口碑和关系。
二, 再度重申呼吁文博政策措施要既好听又实用 , 不负人民厚望
1,关于豋记交易制度问题。思路很好, 既可了解民间文物状况, 又可掌握流通情况, 发生问题或矛盾有案可查。希望操作要务实有效。登记条目不能要求过高, 大致反映交易物概貌就可以了, 目的是反映现状、促成交易,目的不是限制交易设障碍。
特别是藏品来源一栏, 一是有无必要,二是原始状态谁说得清楚。你说的出你爷爷的爷爷的名字吗。要问至多问藏品怎么来的第一层次的问题, 如是家传的、市场买的、朋友转让的、亲朋好友送的等。不宜追根究底, 在哪买的,谁买给你的,他(她) 是怎么来的。如这样要求写清楚,还要什么证明, 那这个制度又是一个口惠而实不至的空炮。
2, 关于涉案文物警示目录问题。首先要严格界定“涉案”, 要有人据实报案, 公安已依法立案侦查, 所涉标的物才能列入警示目录, 禁止交易, 主要是指馆藏被盗文物和曾经列入被盗名录的文物现不知去向(也必须划分时间段)。此外, 其它没有档案依据和实物照片依据的标的物, 都不宜随意划入涉案文物警示目录, 作为禁止流通的负面清单。
上海保税区创造的负面清单制度是为了约束管理者,也是给企业一种安民告示, 不能理解反了用反了, 或者有意随意滥用。如果还是根据原来的认知习惯, 拿不出祖传或拍买得来证明的,都可以怀疑为“来源不合法”或“来源不明”, 都可以划入涉案文物警示目录 , 那兜了一个大圈又回到原点, 与人民群众开了一个天大的国际玩笑。
3, 关于多层次文物鉴定供给格局问题。人民政府为人民, 沒有一个人反对的。管文博的政府职能部门开始在想为民藏服务的事情了,是个进步。首先要搞清楚文物鉴定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否则,后果肯定乱套。
1, 文物鉴定不是可有可旡的小事,它涉及到对一个民族的认知、判断、证明、认同的重大问题, 历史在文物中体现, 民族传承靠文物佐证
2, 对文物的判断体现了国家态度、国家认识、国家导向;
3, 文物鉴定方法是否科学涉及到国家形象和声誉;
4, 乱判文物实质是一种数典忘祖、亵渎祖宗,对民族对祖国的犯罪行为;
5,文物“法官”无人管, 天下哪有不乱之理。简言之, 文物鉴定是一种代表国家代表民族对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判定的法律行为。由此可见, 这么重要的事情 , 人民的政府不作为-件重大事情, 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让人民满意,怎么说得过去呢。具体怎么抓, 其中宣布一条底线,文物鉴定实行终身负责制, 可以立马见效。
4, 关于构建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文物市场环境问题。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不是不管经济。管多管少, 怎么管谁去管,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要从人民的需要出发。因时因地因策对症下药,盲目搬西方那一套可笑。国际文化市场为少数人谋利服务的垄断、虚假、吹捧、打压的风气你也搬来?唯我独尊、看神拜佛的经营之道你也照抄?什么会员制、认圈子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市场?靠骗靠斩冲头能长久维持虚假繁荣的文化市场?只有一条出路,重构市场,回归本原。一个城市有上百家拍卖公司有必要吗?只要宣布不保真, 就可以推缷责任吗?买卖双方失信可以放任不管吗?虚假报价虚价成交欺骗媒体误导百姓为何没人管?假广告、假征集、假鉴定、假成交的通病何时了?总之, 不用强有力措施下猛药治重疴, 要想风清气正, 那是在空调间听空城计, 空对空。
2018年1月14日